Posts Tagged ‘動物’

城門水塘

Sunday, January 22nd, 2017

近日受到霧霾影響,高山遠望都是白濛濛一片,實在提不起勁去行山。既然遠景欠奉,我便提議去水塘,因為水塘無遠景,霧霾不霧霾分別也不大。原本計劃了去鶴藪水塘,但因為吃過早餐後忽然肚子痛,半路折返家裡解決。我說既然已經把車開了返家,不如不開車,改為搭車去城門水塘,因為城門水塘沒有泊車位置,這條路線只能搭車前往。

約中午時分抵達城門水塘菠蘿壩小巴站,我本來習慣早上行山的,但因為今天一波三折,算是近年鮮有這樣遲才起步的行山活動。由菠蘿壩起步順時針圍繞城門水塘走,先到城門郊野公園遊客中心,沿菠蘿壩自然教育徑走,然後接上畔塘徑,路上除了遇見幾隻馬騮出來晒太陽外,一直沒遇上令人感興趣的物事,沒有靚景也沒有美食,全程十分悶。中途三上三落,雖然只是幾十米高度,但正值控制飲食期間十分肚餓,走起來感覺渡秒如年。

全程應該要七公里左右,但經過主壩後見有的士,便提前結束行程去吃午飯,所以路程比實際短了一公里。

起點: 城門水塘菠蘿壩
終點:城門水塘主壩
行程:3 小時
里數: 6 公里
難度: 1 星級
時間: 12:00 noon
領隊: 韋信
團員: 韋信、Joan

 

« of 2 »

Taken by Leica M9P with Summicron 50/2 Rigid

深涌大草地碌碌碌

Saturday, December 3rd, 2016

某日菠蘿 whatsapp 問可否搞一個親子行山團,腦海裡隨即想起了深涌的大草地。看見那個一望無際的大草地,正常小朋友都會發癲。如是者,我們準備了三文治和一張大枱布,準備來一次親子大草地野餐行山旅行。

深涌至西沙公路長約 7 公里長,起點深涌要乘渡輪前往,而我和 Joan 約在早上六時半出發,吃過早餐後便開車到出口位置(西沙公路)泊好車,然後搭的士到馬料水碼頭上船。因為我們預留了充分時間(因為船不等人),比船期早一個小時已經抵達碼頭,百無聊賴之下,Joan 在一旁逗街貓玩耍。

菠蘿 Eva 一家大小準時於八時半前來到馬料水碼頭上船去深涌,先到大草地 hea。小朋友在草地四處奔跑,我和 Joan 舖好了大枱布及食物野餐,菠蘿 Eva 則四處考察,打算日後再來深涌露營。大伙兒留連了個多小時後便起程往榕樹澳,大約一小時多一點到達來記士多午餐。在榕樹澳可以選擇乘坐村車出西沙公路出口,或繼續走四公里馬路,這要看看小朋友的能量還剩多少。

看看兩位小朋友還在扎扎跳,我們選擇了後者。由榕樹澳到西沙公路沒什麼特別,只是最後一程甚為陡斜,頗花氣力。幸好車子就泊在出口旁,大家爬過斜道後,歡呼拍手回家去,完成了這次深涌之旅。

集合地點: 馬料水碼頭
起點: 深涌
終點: 西沙公路
行程:3 小時
里數: 7 公里
難度: 1 星級
時間: 8:30 pm
領隊: 韋信
團員: 韋信, Joan, 菠蘿, Eva, Otis, Serena
地道美食:榕樹澳來記

 

« of 2 »

Taken by Leica M9P with Summicron 35/2

上窰郊遊徑

Sunday, April 3rd, 2016

因為上星期行過西灣山,應承了團友選擇了一條比較 hea 的山路。這段路大約可分四段路。第一段是北潭涌至上窰民族文物館,第二段是上窰民族文物館後的梯級路段,第三段是沿海的碎石路至萬宜水庫西壩,而第四段是沿麥理浩徑由西壩返回北潭涌。

早上八時半在北潭涌集合後,便往上窰村進發,經過禁區閘口後,在已結業的發記士多旁小路過橋,上窰村就在對岸。沿途可欣賞對岸的保良局渡假營,經過上窰村後不久便到達上窰民族文物館,可惜文物館要十點才開門,大家只有在門外拍了幾張合照便繼續上路。

經過廢村後,便轉上上窰家樂徑/郊遊徑,在分叉路選擇上窰郊遊徑繼續上梯級至 80 米左右,沿途都是易走的一星級路段。走完梯級後,便是第三段沿海碎石路,高度只是維持在 80 米上下。其實整條上窰郊遊徑都沒有太多景點,唯有第三段沿海路可遠眺對岸的大頭洲及滘西洲,而到接近西壩時可以欣賞創興水上中心及萬宜水庫西壩。

抵達萬宜水庫西壩後,我掏出了教堂送的復活蛋給大家作小點。大家在西壩遊覽及大休後,決定提早結束行程,搭的士出西貢吃午飯,因為就算繼續完成餘下三公里返回北潭涌後也要截的士出西貢,不如提早醫肚。

集合地點: 北潭涌
起點: 北潭涌
終點: 萬宜水庫西壩
行程:2.5 小時
里數: 5 公里
難度: 2 星級
時間: 8:30 am
領隊: 韋信
團員: 韋信, Joan, Karen, Terence
地道美食:NIL

Screen Shot 2016-04-03 at 3.53.54 PM

Taken by Leica M9P with Summicron 35/2

再戰西灣山

Sunday, March 27th, 2016

若說一生人之中,必定會有一件遺憾的事的話,那麼在我的行山歷程當中,(到現時為止)西灣山算是我的遺憾。原因是西灣山有一個美景,就是遠眺西頁赤徑四灘及蚺蛇尖群山,四灘分別是西灣、大浪灣、鹹田灣及東灣,但可惜每次上西灣山都會碰上不太順利的事情,一直沒拍得四灘遠景滿意的照片。

第一次上西灣山是 2005 年,因為誤了時間,要到夕陽西下才落山,四灘的遠景因為逆光關係拍得不好,更匆忙地拍了兩張相片便趕路下山,到出口時已經天色全黑,倒算經歷了一次行山寶貴一課,以後也沒計劃過午後的行山活動。第二次上西灣山是 2010 年,一整日都是陰天,四灘的遠景照當然也沒拍得好。這次是第三次上西灣山,雖然天色造美,但碰巧我和 Joan 的相機電池先後耗盡,連後備電池也擺工,四灘的遠景便只有『望』的份兒。

是次再戰西灣山籌備了幾個星期,選好了天氣較涼的日子,又一直捉縱天氣預報,較早前又完成了三椏村及流水響郊遊徑作熱身。西灣山比較斜及難行,碰巧前一晚 Karen 和排骨 whatsapp 說要一起行山,他們倒算自投羅網了。

因為北潭涌車位緊張,我們相約早上八時集合後,坐的士到東壩起步。因為 Karen 和排骨未到過萬宜水庫東壩,起步前四處遊覽拍照。路段第一站到浪茄,Joan 說小時候常常跟伯伯的遊艇到浪茄,但經陸路到浪茄還是首次,沿途 Joan 向 Karen 和排骨介紹海蝕洞形成的原因及破邊洲跟海蝕洞的關係。

上西灣山的路大約可分三段,首段路線由東壩到浪茄村,途中發生過了一段小插曲,就是遇見一位掛著 Canon 相機獨自行山的女孩子,令我懷念起零五年掛著 Canon 300D 上西灣山的日子。因為女孩一身日本 Columbia 行山套裝服飾,我便給她起了一個花名 -- Yama Girl。在浪茄小休後,第二段路到便是由浪茄到西灣山腰的小亭,都是一星級的梯級山路; 而由山腰小亭到山頂的第三段路,首半段都是一星級屬易行的梯級路,但後半段的路段卻是既斜頗爛的三星級較為困難的山路。抵達山頂小亭大休後,再前走少許,便看見西灣山頂的座標柱及寫著 314 米的高度牌。再前行少許,便看見赤徑四灘及蚺蛇尖群山觀景台。

落山的路程分兩段,第一段由山頂到吹筒坳,屬 2.5 星級路段,算較爛但不太困難。記得零五年第一次行西灣山時,因誤了時間,趕著入黑前去到出口,一路看著日落,一路『飛』落山的狼狽相。落山的首段尾是吹筒坳,那裡也有一個小亭,小休後便離開麥理浩徑,繼續最後一段路到西灣亭終點。這段路全部是石屎路,只是各人挑戰完西灣山後都累了,走得較慢,抵達西灣亭搭後便小巴返回北潭涌。

集合地點: 北潭涌
起點: 萬宜水庫東壩
終點: 西灣亭
行程:5 小時
里數: 7 公里
難度: 3 星級
時間: 8 am
領隊: 韋信
團員: 韋信, Joan, Karen, Terence
地道美食:NIL

Screen Shot 2016-03-28 at 8.08.15 PM

Taken by Leica M9P with Summicron 35/2

細雨迷濛下的谷埔

Sunday, March 13th, 2016

三月天,乍暖還寒,這陣子每天下著毛毛細雨,氣溫急降至十五度左右。天雨路滑,實在不是行山的好天氣,一開始便只能選擇留在家休息或走一條十分安全的山路,最後我選擇了鹿頸至谷埔 -- 這條幾乎全石屎路的沿海路線。

這天選擇了晚一點才出發,因為鹿頸至谷埔只有三公里,來回共六公里。以一小時三公里的步速來說,只需一小時便到谷埔,十一時半由鹿頸出發,到谷埔剛好午飯時間。甫坐下,聽到店主在鄰桌極力推銷最後一斤白勺蝦,幸好他們只點了十両,我便要了其餘六両,另外點了蠔餅、芥蘭及鼓油王炒麵。菜很快便上來,而食物的品質及份量來說,這家深山小店確實不賴。

回程時經過鳳坑村的盈佳茶座。盈佳茶座是這條路線上幾家食肆的其中之一,但從來不會是我的選擇,只是去年春天想到四肚盈生農場買蜂蜜時,發覺盈生結了業,便幫襯了鳳坑盈佳的蜜糖。首次試盈佳蜜糖感覺很清新,不太甜。去年秋天再幫襯,老闆還送我一個野生檸檬,但感覺上夏造的百花蜜比較酸,還是冬蜜味道好一點。

回程的三公里下著綿綿細雨,都是機械式地冒著雨走路,頭髮濕了,眼鏡也濕了,我便乾脆脫掉眼鏡朦查查地返回鹿頸。

集合地點: 不適用
起點: 鹿頸
終點: 鹿頸
行程:3 小時
里數: 6 公里
難度: 1 星級
時間: 11 am
領隊: 韋信
團員: 韋信, Joan
地道美食:松記

map

Taken by Sony A6000 w/ Carl Zeiss Biogon 35/2.8

海下及灣仔自然教育徑

Sunday, December 20th, 2015

此路段分海下灣自然教育徑及灣仔自然教育徑兩條行山徑。起步點為海下村,可在西貢乘小巴到經北潭涌到海下村,或直接在北潭涌搭的士到海下村,車費大概六十元左右。海下灣自然教育徑由海下村到灣仔,村口有好景士多,聞說馳名海膽炒飯,只是多年來未有緣一嚐此行山美食。往灣仔途中會經過古灰窰及世界自然基金會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,此海洋生物中心只招待團體遊客,落單的行山朋友都只能望門輕嘆。

行完海下灣自然教育徑,便連接灣仔自然教育徑,此徑為一條循環路線,入口位於攔路拗,繞大嶺墩山腰一圈,最後經南風山回到起點,全程約2.2公里。整段教育徑鋪設得十分平坦易走。海下灣自然教育徑有兩個熱門營地,一個是灣仔西營地,另一個是灣仔南營地,近年有人長期覇佔灣仔南營地,更有疑似外來遊客當旅館住,行山當日更拍得貼上航空公司托運貼紙的行李箱。

灣仔自然教育是循環路線,於攔路拗往哪個方向走都沒有大分別。這次我們選擇順時針方向,先在灣仔西營地大休,走大半個圈到灣仔南營地後再休息一次。團友剛巧遇上往黃石碼頭的小船,提議大伙兒乘小船離開,少走了經海下灣自然教育徑返回海下村這段回頭路。

集合地點: 北潭涌巴士站
起點: 北潭涌
終點: 北潭涌
行程: 3 小時
里數: 5 公里
難度: 1 星級,路段容易,但出棺材角小路較為崎嶇
日期: 2015-12-20
時間: 8:00 am
領隊: 韋信
團員: 韋信、Joan、Boris、Eva、Otis、Serena
地圖: 地圖連結
參考圖片: 圖片連結

Hiking Route

 

« of 2 »

Taken by Leica M9P with Summicron 35/2

秋遊谷埔

Sunday, October 25th, 2015

天氣轉涼,又去谷埔食野同買蜜糖。

集合地點: 不適用
起點: 鹿頸
終點: 鹿頸
行程:3 小時
里數: 6 公里
難度:  1 星級
時間: 9 am
領隊: 韋信
團員: 韋信, Joan
地道美食:松記、宋伯山水豆腐


Taken by Leica M9P with Summicron 35/2

即興谷埔遊

Saturday, April 11th, 2015

這天即慶到谷埔遊,原因有三,一)有人想買蜜糖,我建議入盈生農場買,但最後係買左鳳坑村既盈佳蜂蜜;二)日本買了二手相機,總要找個理由試一試;三)夏季將至,襯乍暖還寒之際,有得行山好行了。因當日出發較晚,又無乜準備,都係行啲比較熟識且多人行既路段較好。

集合地點: 不適用
起點: 鹿頸
終點: 鹿頸
行程:3 小時
里數: 6 公里
難度:  1 星級
時間: 1 pm
領隊: 韋信
團員: 韋信, Joan
地道美食:松記


Taken by Contax IIIa / Zeiss Opton Sonnar 50/1.5 w/ Fujifilm Reala 120

河背水塘

Sunday, January 25th, 2015

一直有計劃到河背水塘遠足,但因為不清楚地區的泊車安排,一直未有成行。直至前一晚忽然發覺朋友家距離河背很接近,便相約一起遊覽,順道泊車。行程由河背村起步,這亦是交通工具最接近的位置,往後路段都屬漁農署禁區。

首兩公里是禁區斜路,急上至 180 米到達河背水塘家樂徑。家樂徑圍繞水塘一圈,近出口處是水塘的大堤壩,環境寧靜優美。

集合地點: 朋友家
起點: 河背村
終點: 河背村
行程:3 小時
里數: 7 公里
難度:  1 星級
時間: 11 am
領隊: 韋信
團員: 韋信, Joan, 三分, ChaCha


Download extra large copies here : 2 4 5 6 7

Taken by Rolleiflex 3.5F planar white face w/ Fujifilm Reala 120

荔枝莊至榕樹澳

Sunday, November 16th, 2014

自從上次跟中大朋友去過深涌後(見《榕樹澳、深涌之旅》),一直計劃一段由荔枝莊起步的路線,並再訪來記士多。計劃一拖兩年,終於心血來朝完成了是次創舉(因為小弟第一次到荔枝莊)。印象中榕樹澳到深涌比較易行,一廂情願地認為荔枝莊至深涌也易行,誰不知荔枝莊至深涌卻是二星半的難行路段,短短二又四分一公里,上落低於二百米的山徑卻花了兩個多小時才走完,路段難度可想而知。

到深涌後,我們已經十分疲倦,便到深涌農場大休小睡片刻,再出發到來記士多午膳。品嚐過厚蠔餅及蝦球炒麵後,叫了當地的村車出火車站後回家(因為西沙公路至榕樹澳是禁區,只有的士或當地村車才可以進入)。

集合地點: 鹿頸
起點: 荔枝莊(從馬料水碼頭乘搭渡輪往荔枝莊)
終點: 榕樹澳
行程: 4 小時
里數: 7 公里
難度: 大部分 1 星級,蛇石坳至深涌一段為 2.5 星級
時間: 8:30 am
領隊: 韋信
團員: 韋信, Joan
地道美食:來記士多
參考網站:[網站1] / [網站2]


No Images found.

Taken by Leica M9P with Summicron 50/2

Subscribe to RSS feed